2025-05-12已有372人关注
而之前对于这个男人,“爱”是他最难说出口的一个字。
一片大漠,烟尘中隐隐走来一高一矮的身影。这是一次戈壁徒步活动,九岁的莞儿紧捱在父亲安超的身后。
父亲安超之前独自参加过一次,经历了四天三夜的煎熬困苦,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,最终到达目的地,令莞儿心生仰慕,于是好强的她也跃跃欲试。
然而,徒步第一天的下午,煎熬就降临了,她的步幅渐渐跟不上成年人的节奏,人群早已分散,四下除了一成不变的黄色荒漠,只剩遥遥无期的路途。她无助地抬头望向身边这个高大的父亲。
父亲威严的表情,令她感到距离遥远,她只好落寞地埋下头。他们一路很少言语,两个人的无声增加了戈壁的空荡寂寥。
莞儿越来越感到小腿酸胀,脚底火辣辣的发麻,情绪渐渐难以复加,却不敢抱怨,更不敢撒娇任性,因为这一次戈壁徒步,是自己强烈要求参加的。
她记得出发前爸爸曾说过:“去可以,但你要坚持下来,不能半途而废。”这像一个完美标准刻在她的心里。
可这荒漠太孤独了,枯燥行走着的人们像是一粒尘埃,熔在这万千孤独之中,多少次她都想放弃……
倔强的她,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,却不敢停留片刻;眼泪扑簌直下,却不敢哭出声来。鹅黄色的细软黄土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印记。
她恨自己不够强大,也恨这大漠太艰难无情,但她不害怕,用自己弱小的身躯做着无声的对抗。
表面高傲的父亲早就注意到了女儿的痛苦。 哪个父亲看到自己女儿哭成泪人不心碎呢?
这个佯装冷漠的父亲,走在前面假装没看到,内心却一遍遍挣扎:“我该怎么做?”是安慰?还是让她自己突破?
其实父亲平时是个谦和的男人,面对外人总是温和谦逊又不失热情,斯文镜框下有一双眯眯笑眼,不紧不慢的温柔语气很快就能跟人拉近距离。
但对自己的女儿,平时几乎没有给过她什么“好脸色”,以致于现在想笑着温柔鼓励她,却又慌乱到无从下手。
懂事的孩子,是在用“懂事”交换“爱”。但父爱的意图,是给孩子一副铠甲,而不是呵护与温柔。
安超在莞儿眼里是“很严肃,很凶,让我有些怕的爸爸。”
一个九岁的小姑娘,正是任性的年纪,但她却从不敢在自己父亲跟前撒娇,因为她爸爸“接不住”这份情趣:
摆着一张冷漠脸,再皱起“不理解”的眉头,本是个打趣的玩笑,最后却不欢而散草草收场……
莞儿为了学习做菜,手上划了几道口子,也是默不作声。
有时候,她受了委屈,实在憋不住嘟囔两句,父亲一句:“这点小事你就耐不住?”她就只好自己一个人默默回到房间抹眼泪,过一会儿,再变回“没事儿人”的模样。
有一次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,家人讲起莞儿的一些生活习惯,父亲对此有些看不惯,“这么大了还不会照顾自己”。
看着父亲如此生气,女孩本来爽爽快快的脸像一场降雨黯淡了下来,她开始不说话,饭桌的菜香也随风暴飘散。父亲见此哑然,放下手里的碗筷,起身离开饭桌,走到客厅,沉默在沙发里。
一个大人,一个小孩,一个沉默不语,一个咀嚼情绪。
家里的其他角色开始为两方劝和,几分钟后,小女孩憋着一股委屈挪过步来,瘦小的胳膊肩膀颤抖,悲伤像积落的尘埃被振起,她抽泣着,眼泪像停不住的雨,
“爸爸……我…我知道,你是为我好,我知道错了,如果,如果你生气的话,我希望你能发泄出来,不要憋着不说话……我觉得这样对你不好。”
懂事的孩子明白父爱是“有条件的”,她会一次次努力达到标准,也会一次次付出自己纯真的关怀,她们以为这样可以换到同等的柔软。
席慕蓉的一篇短文《严父》,这样写道:
“风霜与忧患,让奔波在外的父亲逐渐有了一张严厉的面容,回到家来,孩子的无知与懒散又让他有了一颗急躁的心。
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明白,摆在他们眼前的,是一条多么崎岖的长路。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知道,父亲的呵护是多么悠闲和短暂。
通常,做父亲的面对“襁褓”中的孩子,看着那天真无邪的脸让人内心柔软,但他又同时皱起眉头,
“她这么单纯,该如何面对生活的难?”
Leave us a message